目前分類:一定要知道 (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,在2月25日開學之後,各學校都繃緊神經準備防疫,就擔心校園產生群聚感染。而桃園龍潭一名里長就設計出了「全自動噴霧隧道」,裡面噴灑的是次氯酸水,讓孩子們走進隧道可以「消毒」;但在許多兒科醫師警告「很危險」之下,後來緊急撤除。

酒精、消毒液、滅菌液沒有想像的這麼安全!

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消毒液,不外乎酒精、次氯酸水、稀釋漂白水等,除了漂白水不能用在皮膚上之外,酒精、次氯酸水都被認為是「安全無虞」的產品,但其實每個人的體質不同,如果頻繁使用可以抗菌、殺菌的產品,反而可能對皮膚造成傷害。

社子和鎂皮膚科診所院長陳律安在談到「接觸性過敏性皮膚炎」時,表示每天接觸的物質,不管是吃的、擦的、吸入的,都有可能造成過敏,但是絕大多數人都可以正常過日子,是因為「皮膚作為免疫系統的一環,大部分時間處於精準的平衡」,只有少數情況會反應過度、引發過敏。

像是在免疫系統不平衡的時候,這些東西就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,所以過度的接觸某些「好物品」也是不必要的,短時間內可能不會察覺異狀,但拉長時間就可能讓皮膚免疫系統損傷。

一、過度使用酒精可能造成皮膚防禦力消失

皮膚表面其實本來就有「菌叢」,負責維持表皮的平衡。如果過度使用酒精,把皮膚上的菌叢都消滅了,反而會讓皮膚變得更脆弱,開始變乾、變粗糙;而酒精在風乾的時候也會帶走皮膚上的水分,讓皮膚容易脫水。

小娟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,口罩、酒精等防疫物品都被搶購一空,不過有些人會在洗手後再噴酒精消毒,想要有雙重防護的效果,但現在有皮膚科醫師指出,這樣的作法可能會讓防疫破功!

根據《華人健康網》報導,皮膚科醫師胡怡萱指出,酒精主要是用於無法洗手時,暫時替代的清潔用品,但無法完全取代洗手清潔;且因酒精有刺激性,若皮膚較敏感的民眾過度使用,可能會出現乾癢、緊繃或過敏等不適,若再引發接觸性皮膚炎,造成表面傷口,更容易有細菌窩藏,反而造成反效果。

皮膚科醫師胡怡萱也列出幾點使用酒精消毒的注意事項,第1,酒精無法完全取代洗手,若手上有髒汙或黏膩,建議還是用清水清洗;第2,酒精濃度並非越高越好,濃度及用量適中才能達到最好的消毒效果;第3,噴灑酒精後,要仔細充分搓揉,包括手心、手背、指尖、指縫、虎口、手腕等部分,搓揉到酒精揮發,才能達到消毒作用。

 

 

 

小娟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8年10月25號,一對矽谷的印度工程師情侶,在優勝美地國家公園著名地標 Taft Point 懸崖邊上自拍。結果可能因為距離崖邊太近又因為自拍分心,兩人同時墜落一千米的谷底
他們墜落的地方沒有欄杆,也沒有任何警示標誌。但這裡是一個著名景點。
Taft Point 圖片來源 : USNews

小娟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11.jpg  

【文有夠長但我盡量縮了XD】 #可分享 #快分享 #多分享

嗨溜各位,我在小一到小三的期間持續被性侵,而性侵我的人就是我的表哥,沒錯就是表哥。

我想,我是最有資格講「#提早性平教育」的人,根據 2018年11月15日教育部所公布的「教育部實施性別平等教育說明」,除了近期吵很兇的「尊重多元性別氣質」,對我個人來說更重要的是「#減少性侵害、#性騷擾、#性霸凌」。

-

我的爸媽是三班制,再加上當時我才小學一年級的關係,我必須到舅舅家去過夜,我的舅舅、舅媽對我很好,但就在我大表哥13歲有了所謂的對「性好奇的青春期」開始,我對要去舅舅家產生排斥及恐懼。

小娟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